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汝南家政讲师培训机构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汝南家政讲师培训机构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西晋灭亡,东吴为何不趁机复国,而是帮司马睿建东晋?
江东士族从观望到承认东晋,是一系列博弈后的结果,并不是当真那般顺风顺水,江东士族不过是在权益取舍之后,做出的选择。至于究竟是立孙吴还是什么吴都无所谓
司马睿是八王之乱中最终者司马越阵营。当时西晋朝廷面临外族威胁甚大,而司马睿被派遣到江东地区进行经营,未必不是司马越想给自己留条后路。
而此时江东士族小动作很多,石冰之乱时,江东大族还共同起兵平叛,但是到了陈敏之乱,居然陈敏占据江东1年多,江东士族还都受了陈敏的官,若说江东士族没有配合与默许,谁都不信。
看江东士族大佬顾荣对陈敏的一番话:
于是陈敏“悉引诸豪族委任之”,所以江东士族并不是不想恢复孙吴事业,想把陈敏打造成另一个“孙吴”。
可惜陈敏被陶侃堵住,陈敏的能力受到怀疑,更关键的是,第二年八王之乱就结束,司马越胜出,而此时北方胡人势力还没有到能灭亡西晋的程度。
所以顾荣等江东士族代表一方面对陈敏失望,一方面害怕朝廷找他们算账,于是一边联络征东大将军刘准,一面劝说甘卓反叛。顾荣说的一番话,就明确表明江东士族的态度:如果割据江东的事能成,那我们自当共同努力,但是你看现在的情况,能成么?
而此时司马越也开始着手江东后路,刘弘、陶侃从荆州出兵,刘准在寿春屯兵,两只大军南下,江东士族不得不合作。
接着司马越就将司马睿与王导派到江东进行经营。
三国鼎立局面结束以后,西晋一度统一全国。在公元280年,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终于灭掉东吴,实现了三国归一统。不过,由于司马炎的子孙后辈碌碌无为、相互倾轧,所以这个西晋王朝很快就灭亡了。
公元317年,西晋在立国不到52年(265-317)的情况下,就被匈奴铁骑所灭,北方全部沦陷。琅琊王司马睿南逃入建康,在东吴的故土上建立了东晋王朝。不过,此时距离西晋消灭东吴仅仅才过了37年而已,那些残存的吴人为什么不趁乱复国呢?
事实上在西晋灭亡前夕,已经有人打着为吴国复国的旗号造反,只是没有成功。在公元310年,南方的吴兴郡人钱㻅便拥立孙充(吴国末代皇帝孙皓的儿子)为帝,打着恢复东吴的幌子造反。可是南方并没有多少人响应他,所以钱㻅、孙充都相继被晋人杀了。随后,孙皓的另一个儿子孙璠也试图通过造反来恢复吴国,但结局同样是被杀。此后,便几乎没有人再打着东吴的旗号造反了。
(五胡乱华,中原沦陷)
归根结底,这并不是东吴没有影响力了,而是江南的士族普遍地被晋人收买了,所以真正愿意造反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。在魏晋时代,江南实际上处于世家大族的统治下,普通老百姓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。要知道,东晋为了在南方站稳脚跟,大量笼络南方的士族,利用“九品中正制”保障士族的世袭特权,所以像王氏、谢氏这种江南大族都愿意死心塌地地归附晋室,谁还会去思念已经灭亡的东吴呢。
对于士族而言,不论是东吴还是东晋在统治江南都没有差别。谁能够保护他们的利益,他们就拥护谁。司马睿当初在南方建立东晋的时候,严禁官兵去骚扰士族的宅院和妻女,同时又和王氏家族(士族代表)关系密切,这等于是在告诉江南的士族们,东晋与士族的利益一致。而相反,东吴末代的皇帝孙皓是一个有名暴君,他在位时期做了许多伤害江南士族利益的事,所以没有多少士族是真正愿意恢复东吴统治的。
东吴其实已经复国了,东晋和东吴本质上没什么区别,唯一就是皇帝姓氏不一样而已。
东吴是一个门阀大族封建制国家,所谓皇帝孙家不过就是大家推选出的最大的门阀而已,各家族有封地,有私兵,各级官吏都是他们垄断,战时由皇帝发动员令各家军队凑一块就能出发抢地盘了,比魏国的九品中正制还九品中正制。
只要能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,皇帝是谁其实并不重要。孙晧损害了世族利益,晋军打来大家就不出兵,让你皇帝和晋军去单挑吧。
西晋灭亡前,司马睿刚到江东,江东的士族大家还是按规矩办,只要你司马睿认可我们的利益,我们就推你当皇帝,否则我们就换个人。西晋灭亡后,南迁的士族们跑来一看,觉得江东人这个规矩不错,以后国家就是我们士族说了算了,省的有个强势皇帝天天骑在大家头上拉屎撒尿的,于是大家很快就打成一片,皆大欢喜。
所以东晋和西晋已经完全是两个国家了,东晋继承的其实是东吴的衣钵。西晋虽然有九品中正制,但主要权力还是在***手中,否则也不会有八王之乱了。而东晋完全是士族联邦,九品中正制在东晋和后边的南朝被发挥到极致,士族很多时候连***都不放在眼里。几个世家大族名声在史书中一个比一个响,反而东晋的皇帝们没几个认识的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汝南家政讲师培训机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汝南家政讲师培训机构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