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卢氏家政培训收纳讲师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卢氏家政培训收纳讲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张作霖的六位夫人最终结局如何?
谢邀请!
“东北王”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共娶了6位夫人,而这6位夫人共为他生下了8个儿子。现在的人们大多都只熟悉因“东北易帜”、九一八事变、***闻名的张学良,而对他的七个弟弟知之甚少。张学良的七个弟弟分别是张学铭、张学曾、张学思、张学森、张学浚、张学英、张学铨,在激荡的岁月里,他们有的留在了大陆,有的去了台湾,有的则远赴美国,各自有着不同的遭遇。2001年,张学良病逝,是他的兄弟中最后一个去世的人。
在此我介绍一下六夫人
张作霖的六夫人名为马岳清(亦叫马月清),是张作霖娶进门的最后一位夫人。在帅府内,人们习惯称她为岳姑娘或六太太。在张作霖的六位夫人中,只有她没坐过花轿,没披过盖头,也没与张作霖拜过天地,当初是以丫环身份走进帅府的。
十八岁委身张作霖
1905年农历五月廿八日,马岳清出生在河北省献县大河村一个非常贫苦的农家。马岳清15岁那年,家乡遇上水灾,为了全家人度过难关,只好违心地把马岳清卖给天津万花戏班班主刘明海当艺徒。这以后,马岳清就在天津各戏班间走来串去,开始了她酸甜苦辣的艺伶生涯。
1923年秋天,张作霖因为军政要务常去天津,住在天津“恒聚德”军衣庄。张作霖在天津一落脚,天宝班的班主“小李妈”立即挑出包括马岳清在内的几个姑娘,给张作霖送来。张作霖只见这群女子中,有一位恬静、腼腆的高挑少女,圆圆的脸蛋透着忠厚,微微上翘的嘴角似乎永远在微笑,还有那饱满的天庭,挺阔的鼻子……“福相!有福之人!这样的女人一定会给男人带来好运”。
张作霖当然希望这个“福星”能够时刻追随着自己,使自己官运亨通,步步高升,便一口答应下来。当时张作霖仍宠爱着五夫人,碍着五夫人的面子,他没有立即把马岳清带回帅府,而是在天津找个房子将马岳清暂时安置下来。当寿夫人知道张作霖之所以没将马岳清带回帅府,是担心伤害自己的感情时,寿夫人被感动得落了泪。这年年底,寿夫人瞒着张作霖亲自去天津将岳姑娘接到奉天,以自己新买的贴身丫环的名义,将马岳清安置在自己身边,住进帅府花园中的小楼。这时马岳清只有18岁,而张作霖已年近半百。
十九岁荣升六太太
谢邀,张作霖原配,也就是张学良他妈,叫赵春桂,又叫赵二妞,此女年轻时性情刚烈,但富于感情。 赵氏
继室天香国色版卢寿萱,让老张享尽齐人之福。她从小在书香气中长大,诗词歌赋无所不精。元配赵氏听说张作霖再娶,又悲又气, 但还是给他们打理婚事。但由于两个女儿都被张作霖当作政治筹码,一个嫁给了蒙古达尔罕王爷的傻儿子,一个嫁给了张勋的儿子。卢懦弱,不敢反对,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,张作霖死后,小女儿改嫁和小女儿一起到天津生活,后病故。
三房陶夫人出家当了尼姑。
四房许夫人出身于天津教坊,遇事有见解。七七事变后移居美国。解放后,只身回国,1***6年卒于北京。
五房寿夫人,奉天满族旗人,黑龙江将军寿山的一个外室( 王姓 明朝 袁崇焕
六房马月清,亦称岳姑娘,奉天人,原为寿夫人身边丫鬟。在1***5年病逝于台湾。
我是萨沙,我来回答。
张作霖共有妻妾7人,除了1人刚结婚就猝死没有计入家谱,其余6人都是写入家谱的。
赵春桂
原配大太太叫做赵春桂,是张作霖的槽糠之妻,生了大儿子张学良和二儿子张学铭。
赵春桂嫁给张作霖的时候,他只是个地方的小军头,手下几十人,算不了什么。
赵春桂本人长相普通,比张作霖还大几岁,她是东北的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高山子镇赵家村农户赵占元次女,一个农妇而已。
她没享到什么福,甚至生下张学良还是在逃难的马车上。
到张作霖在1912年被袁世凯任命为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时,赵春桂一病不起,当年就死了。
原配赵春桂, 又叫赵二妞,赵占元之女,原配夫人赵春桂是老家海城人,相貌平常但是性情温和,1896年嫁到张家,生有一女两男:张首芳、张学良、张学铭,1912年病逝。
继配卢夫人, 奉天北镇县人,名寿萱,美貌,通文字。作霖二夫人卢寿萓原是张作霖驻军所在地——北镇一枝花,张慕其美貌亲自上门求婚,1900年两人结婚,婚后生女儿张怀英、张怀卿。
1***4年5月卒于天津。
三房陶夫人 ,奉天北镇县人,是北镇一个捕班头的未过门儿媳,被张作霖撞见花重金买回,戴宪玉对旧情郎一往情深,气得张作霖要毙了捕班头的儿子,情敌落荒而逃。后来,戴宪玉的弟弟因犯错被张作霖枪毙,戴夫人从此与张作霖决裂,遁入空门,1916年郁闷而死,没有为张作霖留下后嗣。总结张作霖与三夫人的婚姻,结合很勉强,积虑在心,后出家当尼姑。
四房许夫人, 出身于天津教坊,遇事有见解。七七事变后移居美国多年。解放后,只身回国,1***6年卒于北京。
四房夫人是张学思将军的母亲,穷人家孩子,父亲早年过世,母女相依为命。一日,张作霖偶然路过其村,见其貌美,请了个私塾先生前去提亲。许澎晹夫人思想新潮,性格卓然,好学上进。因出身于一个乡村铁匠家庭,使得她在迈进大帅府后,依旧保持平民本色,并要求自己的子女也不能指望靠张家的势力吃饭。
五房寿夫人 ,奉天人,满族。黑龙江将军寿山的一个外室(王姓女子)的女儿,受过教育。单名为懿,有人称为张寿懿。最得宠,府中事由她掌管。“九·一八”事变后居天津,1948年冬离津赴沪,转道台湾,1966年病故于台湾。
六房马夫人 ,名马月清,奉天人,原为寿夫人身边丫鬟,一直追随寿夫人左右,在1***5年病逝于台湾。在他之前还有一个王夫人,未生育,病死。
张张作霖戎马一生,号称“东北王”,他的家族也号称“关东第一家族”。除了他本人作为大帅将军,在他身后,又走出了三位将军----被誉为伟大爱国者的少帅、长子张学良;爱国民主人士,***陆军中将、次子张学铭;我军高级将领、海军少将参谋长、四子张学思。一个家族出了四位将军,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,从而使张氏家族也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。这一切的一切与张作霖的治家之道是不无关联的。
尽管张作霖作为一个权位显赫的大人物,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富***色彩的人物,虽然历史对张作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、毁誉参半、具有争议性,但他的治家之道很值得称道,夫人知书达理,子女孝顺上进。
明朝一共16位皇帝,为什么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?谁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?
谢邀。
首先悦史君要纠正一下题干,明朝历史上一共有21位皇帝,而不是16位。不过,明十三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,已经广为人知,其中的奥秘,与明朝特殊的历史发展有关,悦史君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。
明朝历史上的21位皇帝分别是:
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
大明惠宗让皇帝朱允炆
大明成祖文皇帝朱棣
大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
大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
大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
大明代宗景皇帝朱祁钰
明朝自朱元璋开国,至崇祯殉国,一共有16位皇帝,可在“十三陵”中却只安葬了13位明朝皇帝?还有三位皇帝被埋在了哪里?他们分别是谁呢?
没有被葬在的十三陵的三位皇帝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、建文帝朱允炆,明代宗朱祁钰。
朱元璋和朱允炆没被葬在明十三陵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十三陵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建成的,所以在他之前的朱元璋、朱允炆的陵墓自然不在十三陵中。
明太祖朱元璋,在南京病逝,被安葬于南京东郊紫金山的明孝陵中。
建文帝朱允炆,朱元璋的孙子,继位后由于急于削藩,导致其叔燕王朱棣起兵谋反,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“靖难之役”。朱棣攻破南京城,夺取了侄子的帝位。至于朱允炆的下落至今不知所踪,没有人知道他最终葬在哪。有两个说法,一是认为朱允炆在皇宫中就被烧死了,但由于当时指认的尸体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,根本辨认不出是否就是朱允炆本人,所以这个说法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。二是认为朱允炆听从了朱元璋留给他的精囊妙计,乔装成和尚逃离了南京城,等待日后东山再起,传说朱元璋还为其准备好了和尚的袈裟和钵子。
明代宗朱祁钰,原本轮不到他当皇帝的,却因为一些因缘际会,当上了皇帝,但结果也是比较惨的。由于他的哥哥英宗皇帝被瓦剌俘虏,所以朱祁钰在太后及朝中大臣的提议下登上皇位。后来英宗归来,发动“夺门之变”,重又做回了皇帝,掌握了大权。但他不承认朱祁钰这个皇帝,朱祁钰被害死,陵墓也被英宗捣毁,最终以“王”的身份葬在玉泉山。
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,见字如同见面。
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***陵寝的总称,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南麓,墓区面积40平方公里,整个景区总面积达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,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、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。
明十三陵建于1409年——1645年,它是第三位皇帝朱棣登基7年后在北京兴建的,1421年朱棣迁都于北京,于是后来的皇帝都葬在了北京,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在南京,1398年就去世了,去世后葬在了南京,位于现在的钟山风景区内,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是被朱棣以“靖难”之名推翻的,朱允炆被大火烧死了还是跑掉了,至今不得而知,即便是烧死了,由于朱棣不承认他的皇位,所以根本没有朱允蚊的陵墓。
明朝共有16位皇帝,第一个葬在了南京,第二个没有陵墓,从朱棣开始还有14个皇帝,这样算来还是少了一个,少的这人是谁呢?原来少了的是第七位皇帝朱祁钰,因为朱祁钰是其兄朱祁镇被瓦刺俘虏后,由于宫中无主,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才当的皇帝,朱祁镇放回来后,在心腹党羽策划下,发动了一场“夺门之变”,朱祁钰被害死,重新当了皇帝的朱祁镇不承认他的皇位,在天寿山建的陵墓被捣毁,所以只能以“王”的身份葬于北京西效的玉泉山,十三陵真正少的是朱祁钰。
谢谢阅读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卢氏家政培训收纳讲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卢氏家政培训收纳讲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